分類
Windows

真好用的VMWare Import (P2V)

先簡單說明一下, VMWare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是個虛擬系統, 也就是可以跑個虛擬環境的軟體, 然而, 從以往的 LAB 應用, 到現在的可供工作的虛擬伺服器, 虛擬化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 不過, 通常是要在安裝作業系統時, 就必須準備好虛擬環境, 再進行安裝, 不過, 後來有個 P2V 的功能, 讓實體主機, 能轉成虛擬主機, 這個 P2V 是得用開機光碟來達成, 讓現有的主機, 利用 P2V 的開機光碟來抓到硬碟, 並且虛擬化. 但問題在於需要重新開機以及影響線上服務, 相信這樣的作法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是的, 現在就要來介紹這個很棒的作法. “線上”在不重開機, 讓來源主機不關機, 可以提供線上服務的狀況下, 進行虛擬化, 這個功能在 VMWare 6.5 版本上有提供(至於之前是否有這個功能, 恕我無法確認, 當然也不是這篇介紹的重點), 接下來看看怎麼實作這個部分.

首先開啟 VMWare Workstation, 並選擇 File -> Import and Export… 如下:
接下來會出現一個精靈畫面, 如下:

下一步之後, 會出現選擇來源, 請選擇 PHYSICAL COMPUTER, 也就是實體主機:

再來就是輸入來源端的主機 IP (或主機名), 對應有管理權限的帳號密碼:

接下來成功連入後, 會詢問要安裝一個 convert agent 到來源主機, 第一項是作業後就移除, 第二個選項則是不要移除, 之後再手動移除, 基本上選第一個比較方便, 即使之後不真的虛擬化, 程式也會將這個 agent 移除的.

再來就是安裝好 agent 後, 會列舉出該主機的所有 disk …
(待續)

[2011/6/21 18:50]
請參考這裡有更完整的操作:
http://www.dotblogs.com.tw/walter/archive/2011/06/19/vmware-p2v.aspx

分類
Windows

裝了windows 7 RC

今天心血來潮來裝了一下 windows 7 RC 的版本, 趕搭一下這個風潮, 之前都是裝在 VM 裡, 今天特別用了老電腦來裝, 所謂老電腦是筆者目前用的電腦的前一台, 原本是要用來當 server 的, 不過已經有兩台了, 所以就暫時 idle 在旁邊.

它的規格其實不差, 不過真的有點舊, 大約配備如下:
P4-2.6G
2G DDR RAM
SATA 80G
NVIDIA FX5700 Ultra 128MB
Gigabyte 8IK1100 主機板 (on board Intel VE NIC 掛了)
3Com 3c905c-TX (NIC)
Sound Blaster Live (on board 不想用)
大略是這樣的配備.

於是開始安裝, 記錄一下時間.
21:58 起開始安裝(開機光碟)
21:59 讀完後 start windows (感覺還蠻快進入 GUI)
開始進行真正安裝, 其中第二步驟最久, 大約是在 22:14左右第一次 reboot.
22:16 左右第二次 reboot. (想說看 20分鐘內能不能完成安裝, 正在期待時, 又再做第三次 reboot )
這次 reboot 就在準備第一次桌面了, 這樣看來應該是勉強算 21分鐘安裝完成, 而且進入 windows 7 了.

不過有趣的來了, 因為之前都安裝在 VM, 驅動程式沒什麼問題, 不過這次比較麻煩, 雖然說 windows 7 內建也不少 drivers, 不過這次安裝在實體主機上, 所以會有一些小問題, 看起來就是顯示卡, 3COM 網卡及 sound blaster live 音效卡未能順利被驅動, 於是先驅動網卡, 使用舊的 driver, 很順利可以被支援, 然後到 nvidia 的網站找 FX5700Ultra driver, 結果 5以下的沒有 windows 7 的 driver, 只好使用 vista 的 driver , 也很順利可用, 而且沒有問題, 不過音效卡就不想去驅動了, 因為也用不到.

接下來就是評比一下, 利用內建功能評分結果為 3.4, 果然還是敗在顯示卡, 如下:

不過其實 CPU 也好不到哪去, 但那個時期已經是很頂級的了(呃.. 硬體就是這樣啦), 不過話說回來, 要好好來試一下跑起來的順暢度, 使用者經驗等, 相信應該很不錯. (因為 Windows Flip 3D之前在 Vista 時, 同樣的環境, 真的不如 Windows 7 的狀況來得順, 看起來應該會好蠻多的)

另外還蠻好用的工具就是這個 “剪取工具” (附屬應用程式中的):

其實就是個截取畫面加可以加註圈選及螢光筆工具的小程式, 而且做得真的是又方便又順手, 對於要說明畫面的操作來說, 真的是很好用, 如下:

其中紅色是手繪圈選, 而螢光黃則是螢光筆功能, 很好用, 一定要去試看看.
——————————————–
[2009/5/17 23:38]
剛才發現這個剪貼工具, 原來是在 Vista 時就有了的, 現在才發現, 真的是太不好意思了. 因為比較常用的系統是 XP, 雖然也有 Vista, 但時間較少, 今天是因為要找個功能時, 進到附屬應用程式時, “赫然”發現, 原來在 Vista 內就已經有了.
——————————————–

另外還有計算機強化版:

神奇的手寫數學符號輸入工具:

整個就是方便, 很開心在 windows 7 內建的多項功能有這麼多方便工具及設計, 相信這會是一個很成功的版本.

分類
手機大未來

調整windows mobile藍芽接收檔案路徑

自從加了 8G SDHC記憶卡後 (CHT9100有支援SDHC 8G耶 https://diary.tw/archives/811) , 用得很開心. 不過呢, 最近在用藍芽接收個檔案時, 失敗, 原因也很單純, 就是 windows mobile 預設藍芽接收檔案是傳到本機裝置記憶體 (My Device), 這個有趣的設計, 在傳大檔時, 會很容易失敗, 因為本機裝置記憶體再怎麼大也不會有記憶體大.

這樣一來, 就要找到這個設定, 看能不能調整到記憶卡, 好在有找到這篇:

[桌面系統]Windows Mobile 6.1 藍芽儲存路徑變更 – HTC鑽石機
http://blog.lansea-chu.com/index.php/archives/170

這篇文章內有個小軟體, 主要是要設定 OBEX INBOX 的路徑的, 於是就來裝一下, 結果找半天找不到設定所在, 原來是要做 soft reset, 可以參考這篇:

隨你設定藍牙收檔路徑 Obex Inbox
http://www31.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8525888

就是要安裝到本機裝置記憶體後, 要做 soft reset 後, 就可以在 [設定] -> [連線] -> [OBEX Inbox] 看到囉:

進行設定預設目錄即可, 他預設是指向 \storage card\ftp 裡, 這樣一來, 在收檔時, 本機記憶體的限制就不存在了, 可以直接對記憶卡來寫入藍芽(藍牙)的接收檔案囉!

PS. 在 CHT9100 上使用正常, 其他的請各位測試後再回報囉. 謝謝!

分類
懶得分類

Fiddler支援Firefox了

今天同事和我說 Fiddler 已經支援 Firefox 了. 真的是太開心了!

其實 Firefox 下的 Firebug 已經能做到許多 javascript除錯(很好用的javascript除錯工具FireBug (firefox) 很好用的javascript除錯工具FireBug (firefox) ) 及 network monitoring網路 (FireBug更新功能-Network Monitoring FireBug更新功能-Network Monitoring ) 的功能了, 不過其中的 network monitoring 的部分, 若是要看 response 時, 並非是實際該次 request 的結果, 而是展開時, 再一次去 request 的結果, 如此一來, 有時要觀察的 request 對應的 response 總沒有那麼客觀(甚至不是當時的 response), 這個時候 Fiddler (Fiddler-HTTP Debugger Fiddler-HTTP Debugger )就好用多了, 因為它是截取當時的 request 及 response 的結果.

於是就進行下載 fiddler 的最新版本, 並且進行安裝, 記得要重新開啟 Firefox, 在右下角就會出現一個該 fiddler extension 的功能操作狀況, 如下:

這個代表安裝完成了 Fiddler for Firefox 的 extension 了, 其中 Fiddler: OFF 指的是 Fiddler Application 沒有開起來, 由於該 extension 不能直接發起 Fiddler Application , 所以手動從程式集裡來啟用這個 application, 該狀態就會變成 Fiddler: ON 的狀態了, 並能順利收集到 Firefox 的 request 及 response 資料囉.

其他功能其實就和原來的 fiddler 一樣囉, 不過真的很棒, 因為從網路層去 monitoring 資料會比 Firebug 來得更精準及更真實, 這個真的值得給他拍拍手, 而且 fiddler 頁面 (http://www.fiddler2.com/fiddler2/ )上也說明了, 可以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Mozilla Firefox, Opera, and thousands more. 真的很不錯哦, 前進了很多呢!!

接下來就可以交替使用 Firebug 及 Fiddler 囉, 而且也以看實際狀況來應用了, 看起來 Firebug 用在 web design debug (CSS), javascript 很棒, 而 Fiddler 用在 network monitoring 是很好的工具, 如何搭配使用, 看各位應用囉.

[2009/10/31 1:38補充畫面]

分類
手機大未來

CHT9100有支援SDHC 8G耶

老手機了, 用了好久, 但還是一直覺得好用又方便, 只是新機愈來愈小, 畫面也愈來愈好, 真是很想來換一支. 不過又礙於新款的 HTC 手機的 CPU 感覺又不是真的很快, 若只是因為手機大小來換支新的, 真的也是很不划算, 而且, 現在這支也用得很愉快啊..

最早手機是用一張隨機買的 1G miniSD, 然後之前一次大約是在去年5月, 買了一張 sandisk 的 microSD 2G mobile ultra. 當時就用得很開心, 一方面由普通卡變成 ultra 卡, 另一方面也升級到 2G, 雖然買的價格是 550, 比一般的 2G 硬時貴一倍, 但感覺還真不錯, 很值得.

不過隨著放在裡面的資料愈來愈多, 再加上換新手機的心情愈來愈強烈, 所以只好找另一個出口, 於是想說這次再試看看能不能支援到 8G, 這次是在這裡買的:

SanDisk 8GB UltraII microSDHC記憶卡(公司貨)

我下面的 monday 購物連結也有. 於是花了 980, 也是比沒有 ultra 的硬是貴了300多元, 不過呢, 相信 ultra 的效率一定是比較好的, 所以這次一樣是買 sandisk mobile ultra 8G SDHC, 拿到之後, 就進行換卡囉, 這裡順便介紹一下換卡的方式, 其實就只要將手機關掉, 把卡片拿出來, 用讀卡機將整張卡片讀出來放到電腦裡, 再將新卡放入, 整個寫入, 記得目錄要一致哦, 再將新卡放到手機裡, 開機…

哇, 真開心, 可以用, 很順利, 而且不知是心裡作用還是怎樣, 感覺的確有那麼快一點的樣子, 無論如何, 這樣也算是順利升級了呢, 來看看畫面吧:

是不是多出很多空間了, 真的很棒耶…

呃… 將這篇文章分類設在手機大未來好像也很怪, 不過, 是手機沒錯啦…

分類
Database

SQL Server 在資料庫中找出有 identity 的欄位及table

SQL Server 2005 中, 若想要找出所有有 identity 的欄位及 table , 可以利用系統表, sys.columns 及 sys.objects 來個來查詢.

其中的 sys.columns 的 is_identity 就可以判定該 column 是否是 identity 欄位. 所以在 SQL Server 2005 要判定這些 table 及欄位時, 可以使用以下查詢:

select o.name, c.name
from sys.columns c inner join sys.objects o 
on c.object_id=o.object_id 
where c.is_identity = 1 and o.type='U'

當然, 應該會有人問, 那 SQL Server 2000 怎麼辦呢? 因為 SQL Server 2000 並沒有像 SQL Server 2005 有 sys.columns , 而 sys.objects 還可以用 sysobjects 取代, 但麻煩的是那個在 sys.columns 裡的 is_identity 欄位, 要怎麼找出有 identity 的欄位呢? 可以利用 syscolumns 中的 status 欄位, 其中的 0x80 就是 identity 屬性, 詳情可以參考這篇: 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aa260398(SQL.80).aspx 其中的 status 欄位.

根據這樣的資料, 我們就不難組合出 SQL Server 2000 查找出有 identity 欄位的 table 了, 如下:

select o.name, c.name
from syscolumns c inner join sysobjects o on c.id=o.id 
where c.status & 0x80 = 0x80 and o.type='U'

整理出來的結果就會是 table / column , 很方便大家能快速地將資料表及欄位含有 identity 屬性的部分找出來.

ps. sysobjects 中的 type=’U’ 是指 user table .

繼續閱讀:
syscolumns: 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aa260398(SQL.80).aspx
sysobjects: 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aa260447(SQL.80).aspx
SQL Server的Identity欄位使用/複製/重設: https://diary.tw/tim/65

google的搜尋時間區間參數as_qdr

在 google 搜尋資料很方便, 狂人這裡介紹了一篇如何做 “時間限定” 的搜尋: http://briian.com/?p=6205 可以將最近納入搜尋引擎的資料做更小區間的過濾.

我們來看看這個有趣的參數, as_qdr, 可以使用的區間資料欄位為 h, d, m, y 四種, 例如:

http://www.google.com/search?q=test&as_qdr=d

代表著要搜尋的字為 test , 而時間區間為 d 一日內, 也就是 24小時內, 理論上和以下等義:

http://www.google.com/search?q=test&as_qdr=h24

這些有趣的地方在於縮小化查詢內容區間(應該算是 google 納入搜尋內容的時間), 是很方便又有用的一個查詢條件, 要找一些時間敏感性的資料, 特別好用. 以下列出用法:

as_qdr=[時間單位][數量(無代表1)]

所以查6個月內就會是這樣:

http://www.google.com/search?q=test&as_qdr=m6

大家有興趣可以試看看囉.

繼續閱讀:
http://www.realestatewebmasters.com/showthread.php?t=18812
http://briian.com/?p=6205
http://www.google.com/support/forum/p/customsearch/thread?tid=1fe1ed3df656cb3b&hl=en
http://www.google.com/support/websearch/bin/answer.py?answer=35890

分類
手機大未來

Windows Mobile行動寶庫

這個是今晚收到的電子報, 其中的一個連結, Windows Mobile行動寶庫, 我第一個想到就是 iphone 的應用程式, 看起來有點互別苗頭的味道耶.

這個其實是很需要大力宣傳的, 基於手機作業系統也是一種應用平台來看, 微軟在這塊一定也是卯足了勁來拼, 我們看之前有 iphone 的成功案例, 再加上 google android 的來勢洶洶, 微軟的 Windows Mobile 有場硬仗要打.

所以週邊的應用軟體和許多好玩的小遊戲這時得要好好發揮作用, 好讓大家能在手機上好好應用還有娛樂. 例如我在 iphone 上最常玩的 fieldrunners 就是沒有 Windows Mobile 的版本, 還有許多不錯玩的小遊戲, 在 iphone 的 touch 操作下, 真的很好玩也很有趣. 所以其實 iphone 手機是一個很不錯的娛樂平台.

不過使用 Windows Mobile 我覺得也有很多好處, 無論是和 desktop 的 windows 同步, 管理, 許多好用的網路工具, 一些不太容易比得過 iphone 的遊戲, 其實還是很不錯用的. 不過 iphone 還有很強的 safari for iphone, 其實微軟也在下一個版本的瀏覽器上有了長足的改善. 這些應用程式真的足以左右使用者對於手機的使用習慣及採購決策. 而且更容易因為朋友及週圍的用家使用習慣來左右自己的想法. 有時反而會覺得應該挑一支適合自己習慣, 遠比功能華麗來得重要.

當然, 還有許多其他的手機應用平台, 也都有各自的應用領域及優勢, 不過對於終端使用來說, 到底是一支手機, 還是一支多功能隨身設備, 真的是因人而異了..

分類
Blog服務

Alexa改版囉

今天為了查一下 vimeo 的排行, 到 alexa 網站上去看了一下, 發現有蠻大幅的改版耶, 於是查了一下 google news, 只有簡體版的新聞有這個改版消息, 沒有繁體的, 連結如下:

http://news.google.com/news?ned=tw&hl=zh-TW&q=alexa+%E6%94%B9%E7%89%88

可能是台灣沒什麼人關心這個 alexa 網站吧. 不過我倒還蠻常用的說, 而且這次改版多加了一些功能進來哦, 原來就有的是 Traffic Rank, Reach, PageViews, 而這次改版完後, 新加入了 PageViews/User, Bounce Rate, Time on Site 三項數據, 整個介面如下: (以 vimeo.com 為例)

而且切換速度和呈現效果也很不錯耶, 不過他的 max 資料一樣是只有最近一年半而已, 沒有更久的, 這是在之前一次的調整(大約半年多前吧)就拿掉了, 所以沒辦法查更久的資料(當然是可以透過他們的付費api取得).

下方工具列一樣也有 compare to 方便做比較, 例如:

可以很清楚的做彼此間的比較, 方便查找時間點及分析作用.

根據官方 blog 上說明, 有這次改版的功能的介紹, 連結如下: http://awis.blogspot.com/2009/03/pardon-our-dust.html , 這次的提出功能中, 加入的新數據都是對於分析有很大的幫助的, 每個 user 的平均頁面數, 回彈率, 站上停留時間, 都是很好用的資料, 可供分析應用.

分類
Database

如何移動已存在的SQL Server 2005中的user database

有時候主機的硬碟空間不足或是因為要調整硬碟配置, 會動到資料庫的存放位置, 這裡有一篇 kb 在處理這個作業.

移動使用者資料庫

內容說明蠻詳細的, 我這裡簡單列出操作的方式:

1. 先找出該 db 的所有檔案, 利用以下指令(其中USERDB是假設的使用者資料庫名稱):

SELECT name, physical_name AS CurrentLocation, state_desc
FROM sys.master_files
WHERE database_id = DB_ID(N'USERDB')

(基本上至少會有兩個, 一個是放 data 的 mdf, 一個是放 log 的 ldf 檔案的所在位置)

2. 接下來將資料庫先離線:

ALTER DATABASE USERDB SET OFFLINE;

(可能會花一些時間)

3. 再來就是將資料庫的實體檔案搬移到指定位置, 這裡假設是 d:\sql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