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的戰火延燒到顯示卡了

最後, 很多服務都需要瀏覽器, 但是在這之前, FLASH10 的 Adobe 宣佈支援顯示卡處理器 (GPU) (link), IE9 的微軟也宣佈要利用 Direct2D, DocumentWrite 來加速及強化顯示效能 (link), 而 Firefox 更是快速地發表了 Firefox 3.7 Alpha版本支援 Direct2D GPU 技術的版本 (link), 預計明年春天正式版發表, 看來, 瀏覽器的戰火延燒到了顯示效率這裡來了.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因為瀏覽器的確需要跑的內容愈來愈華麗, 也愈來愈多層, 耗掉的系統資源也就愈來愈重了, 之前像是一些影音壓縮/解壓縮的程式, 也有支援 GPU 的版本, 讓效率更好, 佔用較少的系統資料, 而改用顯示卡的計算能力來加強影音壓縮和解壓縮的功能.

而現在, 針對瀏覽器強化顯示而使用的 Direct2D 也讓瀏覽器在顯示時, 發揮顯示卡的 GPU 功能, 把效率更提升, 這樣的設計很棒, 把應該發揮的功能發揮出來. 看一下效率測試資料囉:

(圖片引用自: http://www.techbang.com.tw/?p=28019 )

這樣看起來, 應該是原本比較文字的內容有強化到, 而原本不是文字的網頁則沒有差異太多, 無論如何, 對於實際應用應該都會有幫助, 期待 IE9, FX3.7 的正式版本來臨.

用Firefox體驗IE8

這句乍看下很有趣, 怎麼用 Firefox 體驗 IE8 呢?

原來是個愚人節的活動, 不過現在來報好像有一點 lag 了.. 從這裡看來的, 來體驗 IE8 的全新功能吧 http://blog.timc.idv.tw/posts/come-and-experience-ie8/ 還有有趣的連結呢:

http://ww12.stickeraction.com/

原來這個 link 是到這裡的: http://www.moztw.org/events/ie8/, 很有趣吧, 快連去看看, 怎麼用 Firefox 來體驗 IE8. 其實這個活動有點揶揄, 有點諷刺, 對於 IE8的上線, 給了一個很有趣的愚人節禮物. 不過下面也寫得十分有趣, 有關於 IE8 的長處:

  1. IE8 終於跟上其他先進瀏覽器的腳步,較為完整地支援了 CSS 2.1。這麼一來網頁設計師可以設計更為美觀的網頁,不必擔心僅有 IE 看不到效果的問題。
  2. 「視覺化搜尋」是其他瀏覽器目前沒有的功能
  3. 下一代的 Firefox (3.5 版,預計 2009 六月推出) 才會有類似 IE8 InPrivate 隱私瀏覽的功能。(如果您使用 Firefox,目前可以先使用「清除隱私資訊」以達成類似效果。)
  4. 目前 IE 是唯一可以跑微軟自家 ActiveX 技術的瀏覽器,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網路 ATM 轉帳只能在 IE 上使用。

不過, 其實 IE8 還有很多有利用程式開發上的應用: 像最近的這篇: 好用到掉渣的IE8 Developer Tools–JS效能調校經驗 http://blog.darkthread.net/blogs/darkthreadtw/archive/2009/06/08/ie8-devtool-profiler.aspx , 看起來, 其實無論是程式設計人員, 美術人員, 甚至是使用者, 都應該都多方多種瀏覽器, 不過, 程式及美術, 主要都還是為了使用者, 而倒底這麼多種瀏覽器, 哪種好用, 哪種方便, 其實也是見人見智啦…

以本站右下的長期統計資訊 Histats, 的結果來看, 各瀏覽器佔比狀況如下:

看起來還是 IE6 為主耶(43.6%), 再來是 IE7(28.6%), 再來是 Fx3 (10.9%), Fx2(6.5%), 不過資料是由 2008年2月起的, 若抓近一點的話, 說不定也有一些不同. 但無論如何, 自己覺得好用, 自己覺得順手的瀏覽器, 才是好的瀏覽器啦…

分類
好用軟體

在IE下也能用FireBug!?

FireBug, 有在用 FireFox 也在寫網頁程式的人應該不陌生, 若還是真的不清楚, 可以先看看本站之前的介紹:

很好用的javascript除錯工具FireBug (firefox)
FireBug更新功能-Network Monitoring

但是這是一個 FireFox 的網頁工具, 在 IE 下, 甚至 Opera, Safari 下都沒有這麼方便好用的工具, 現在 FireBug Lite 版本提供了這樣的功能了, 可以在 IE 下使用 FireBug 的精簡功能, 請參考官方資料說明:

FireBug Lite

它的使用方式有幾種, 一種是掛入他的 javascript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getfirebug.com/releases/lite/1.2/firebug-lite-compressed.js'>
</script>

第二種方式是使用 Bookmarklet 的方式, 將它的一組 javascript bookmark 起來備用

第三種方式是 Offline 方便使用, 其實就是把第一種方式的相關 javascript 及 css 整個拿回來, 放在自家網站下使用.

若對 End User 來說, 其實是第二種最為方便, 因為不需要做任何前置作業即可直接使用. 說到這裡, 其實這組 FireBug Lite 是利用 javascript 撰寫的, 所以可以直援 IE, 而且是在 runtime 下執行, 真的很不錯的設計, 不過是這樣的工作原理, 所以功能也相對較少了(所以叫做 Lite), 而 Network Monitoring 也沒有 (當然不會有, 因為它是後來才執行的), 不過 XHR (XML HttpRequest) 仍然有支援囉, 另外觀察 html, css, javascript 等功能也都有.

不過實際上使用時, 仍會有相當多的狀況, 因為原始頁面的內容會影響這個 FireBug Lite 的執行狀況, 導致許多問題發生, 不過也已經相當方便了!

繼續閱讀:
http://www.stevesouders.com/blog/2008/07/25/firebug-lite-12-released/

再探AJAX – 簡單小範例

利用原來的文章: https://diary.tw/archives/274 撰寫了一個更容易測試的 html 範例, 一則以測試同步及非同步, 另一則了解在IE及FF的 AJAX Callback 的差異.

幾件事情要特別小心:

1. browser cache:
在做 AJAX Callback 時, 若是 server side 程式不強迫 client side browser 不 cache 時, IE 會發生 callback response cache 的行為, 這個會讓 AJAX 取得的回應發生問題, 當然有多重方法可以解決, 在 FF 就沒有這種現象. 比較單純而又通用解決方法就是在 callback url 上動手腳, 和一般解決 cache 的方法相同, 這裡利用了 javascript 的時間戳記來將 url 變成每次都不同. 一般的實作方法有兩個, 一個是用 Date.parse(new Date()) 方法, 但時間比較不精確(每次取回的值最後三位皆為 000, IE, FF皆同), 另一則是 (new Date()).getTime() 似乎比較精確, 這兩個方法都是傳回從 January 1, 1970, 00:00:00, local time 開始的 milliseconds. 當然, server side 加不加上 cache control 的 header 就比較不影響了, 因為每次 browser 就會乖乖地來 request.